当宝宝把胖乎乎的小手塞进嘴里,津津有味地吮吸时,父母们或许觉得这是可爱的瞬间。但你是否想过,一场 “病菌派对” 可能正在宝宝的口腔里悄然上演?作为一名健康管理师,我想和各位父母深入聊聊宝宝吮指习惯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,以及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。
一、常见现象背后的隐忧
宝宝吮指是婴幼儿时期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,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宝宝探索世界、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式。从宝宝 4 个月左右开始,随着手部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能力的提升,很多宝宝会不自觉地将手指放进嘴里。
然而,父母们的担忧并非多余。宝宝的小手就像一个 “移动的病菌收集器”,他们会触摸地板、玩具、家具,甚至在地上爬行时用手撑地,这些行为都让小手沾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。当宝宝将手指塞进嘴里时,这些病菌便趁机进入口腔,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。
展开剩余76%二、
宝宝的小手上可能携带哪些病菌呢?常见的有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流感病毒、诺如病毒等。
大肠杆菌通常存在于被粪便污染的环境中,宝宝在地上爬行、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后,小手就可能沾上这种病菌。当大肠杆菌进入口腔,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腹泻、腹痛、呕吐等肠道感染症状。
沙门氏菌多存在于生肉、蛋类、不洁的水源和食物中,如果宝宝接触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物品后吮指,就可能感染。感染沙门氏菌后,宝宝会出现高热、腹泻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败血症。
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,宝宝的玩具、衣物、甚至空气中都可能有它的身影。一旦进入口腔,可能会引起口腔炎、咽喉炎等,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、疼痛、溃疡等。
流感病毒和诺如病毒则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,宝宝接触了感染这些病毒的人或物品后吮指,就容易被感染,出现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
有研究表明,经常吮指的宝宝感染肠道疾病的概率比不吮指的宝宝高出 30% 左右,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也有明显增加。这足以说明宝宝吮指带来的病菌风险不容小觑。
三、应对
(一)保持宝宝小手清洁
为了减少宝宝手上的病菌,父母要经常给宝宝洗手。洗手时,要用流动的水,打上婴儿专用洗手液,仔细揉搓宝宝的手心、手背、手指缝等部位,至少搓洗 20 秒以上,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。
特别是在以下关键时间点,一定要给宝宝洗手:
1. 宝宝玩耍后,尤其是接触了公共玩具或户外环境后;
2. 饭前便后;
3. 宝宝打喷嚏、咳嗽后用手捂过口鼻;
4. 从外面回到家后。
此外,还要定期清洁宝宝的玩具、安抚奶嘴等常用物品,避免这些物品成为病菌的滋生地。可以用婴儿专用的消毒剂擦拭玩具,或定期用开水烫洗。
(二)引导宝宝改掉吮指习惯
1. 转移注意力:当发现宝宝开始吮指时,可以给宝宝一个他喜欢的玩具,或者陪他做游戏、讲故事,让宝宝的注意力从吮指上转移开。
2. 给予安全感:有些宝宝吮指是因为缺乏安全感,父母要多陪伴宝宝,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拥抱,让宝宝感受到安全和温暖,减少通过吮指来寻求安慰的需求。
3. 温和提醒:当宝宝吮指时,不要严厉指责或打骂,而是用温和的语气提醒宝宝 “小手脏脏,不能放进嘴里哦”,并轻轻把宝宝的手拿出来。
4. 适当干预:如果宝宝吮指的习惯比较严重,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矫正工具,如指套等,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时间,避免对宝宝造成伤害。
四、总结
宝宝吮指虽然是常见现象,但背后隐藏的病菌风险却值得父母们高度重视。一场 “病菌派对” 可能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诸多危害,如肠道感染、呼吸道疾病、口腔问题等。
作为健康管理师,建议父母们既要做好宝宝小手的清洁工作,减少病菌的附着,又要耐心引导宝宝改掉吮指的习惯。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,不要急于求成。只有这样,才能有效降低宝宝感染病菌的风险,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,科思妈妈,真懂妈妈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富成配资-股票炒股配资平台-优秀炒股配资门户-北京正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